好書推薦|《轉職大全》如何定位自己的職涯方向(未完)

最近意外看到這本書,發現裡面寫的跟我實際經歷的還有我做的對策非常相似,於是用這本書中的圖表,並結合自己的經驗來分享給大家。

但其實這本書很難讀,我很不擅長看對話式的書籍,通常看到最後我還是記不得主角叫什麼。。(汗

他用轉職人仲跟求職者對話的方式來寫,想讓人更進入狀況,亞馬遜的評價也不錯,但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感覺很沒有效率,很想直接知道結論(很沒耐心)。我又分好多天才看完,加上編排有點重複混亂,本來想照著書本編排的順序寫,發現跟轉職流程不太相同,花超多時間重排順序。。。(我又廢話太多)。

轉職大全
CREDIT:転職大全

對於自己的職涯你是哪類的人呢?

①已決定好的目標,勇往直前,毫不猶豫

②在職涯發展過程中,目標逐漸形成,能柔軟的適應環境變化

③沒有目標,隨遇而安地度過人生的類型

選第一項的感覺應該滿少人的,很佩服在早年就可以找到志向的人。我想大部分想轉職的人群應該是在第二項,不斷地尋找自己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知道自己不想要的,逐漸往想要的事物靠攏。第三項的人其實也沒不好,搞不好很早就看破人生,覺得追尋這些世俗功名都毫無意義。

轉職前的心理準備

你對轉職市場夠了解嗎?

你對轉職市場夠了解嗎?
CREDIT:転職大全

依存型:大部分20幾歲的求職者,年輕就是本錢,會因年輕有潛力被企業評價,相對來說這類人就還不太了解轉職市場以及自己的強項。

直覺型:大多有一定資歷經驗的西尼爾(Senior)族群,通常對於自己非常有自信,在工作上也有一定的成績,覺得只要把自己的強項拿出來就無往不利,但沒有對市場做過研究的話,可能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混亂型:隨著年齡漸長,年輕的優勢就會逐漸消失,若沒有趁年輕累積一定的資歷,有了年紀再度進入求職市場時,會發現怎麼會跟年輕時求職的難度有差別……

計劃型:有專業又兼具對求職市場的了解,轉職才能事半功倍。職涯不管在什麼樣的階段,最好都能有意識的往計畫型前進,雖然通常計畫趕不上變化……

你的市場價值有多高?

你的市場價值有多高?
CREDIT:転職大全

轉職市場中最多的可能大概是第2族群的人,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但想做的事無法在現在的公司內達成,因而想轉職。

日本企業不斷的在製造轉職市場價值低的人才,企業一般傾向能力平平的人,一個太厲害的人進來,雖然業績或效率會一時提升,但一旦他走了之後,業績又回歸原位,甚至更差。日本大手企業綜合職的人,在一個部門中累積一定的經驗後,會被換到其他部門從頭學起,這種作法是日本企業為了避免人才流失,怕員工太厲害後為了漲薪水而離職,但為什麼會有人願意接受這種部門調轉呢?因為薪水不會下降,因而養成員工順從公司的心理,但最近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度正逐漸瓦解,突然被調派到其他部門從頭學起的第4族群可能要開始思考,萬一哪天公司不再需要你,會不會要你提早離職……到這時候才想轉職,可能就是面臨中年危機的開始……

(沒有要攻擊大手企業的意思,如果你所在的大手企業讓你有足夠機會發會所長的話那沒有問題,需隨時思考並警惕自己被公司放在什麼位置。)

若想轉換跑道,你該思考的是?

若想轉換跑道,你該思考的是?
CREDIT:転職大全

轉換跑道很可能會讓你的薪水驟降,你需要花更多的努力才能回歸正軌,不建議中斷職涯跑去考取任何資格證照或是學位。因為最終企業看重的還是求職者的實務經驗,而不是你有多少這方面的知識。

但如果你不在意轉職市場怎麼評價你,或是你把出國唸書當成你人生的一項里程碑,那就儘管去做,去體驗,但就不能期望轉職市場會把你考取學位的行為當做加分項目。

在職涯發展中,需要逐漸明確自己的職涯專業主軸,深耕專業,最理想的轉換跑道方法是找到職缺有一部份需要你現在的專業,但又有一部分的內容是你想要轉換跑道的業務內容,不過這種機會就可遇不可求,需耐心等待職缺的出現。

絕對不要裸辭

裸辭只會讓你的職涯走下坡。轉職本來就是個勞心勞力的大工程,萬一辭職了沒了經濟來源,可能會因經濟壓力或內心焦慮而妥協,最後選擇了無法達到自己內心條件的公司,把原本的條件轉換成只要拿到內定就好。此外裸辭也會被部分公司解讀成是否因心理或身體狀況有問題,公司一般都想請身心健康的員工。當然如果你經濟無虞,只是想休息一下,只要你能寫出說服你下一家目標企業的動機腳本,裸辭不會是個問題。

了解轉職市場,篩選目標企業

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所需人才不盡相同

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所需人才不盡相同
CREDIT:転職大全

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所需人才不盡相同
CREDIT:転職大全

企業在成長期的階段是最缺人的階段,此階段對求職者的學歷不會太過的挑惕,只要你有符合他們求人標準,並有一定的相關經驗,較容易通過,基本上新創與外資都較屬於這範圍的。有些決定在日本展開業務的外資會先試水溫,一開始在日本的法人只有兩三人左右,從共享辦公室開始,組織非常扁平。

企業一但進入到了安定期,對人員的需求就會逐漸縮減,此階段的產生的職缺會以學歷來做篩選的一大指標,畢竟應徵的人也較多,多刷掉一點來減少負荷。進入此階段的企業,通常已經有一定的組織和人員計畫,這就是日本大手企業會一次招一大批新卒近來訓練的原因,慢慢進行人員佈局,把他們訓練成聽命於公司,能在公司長時間工作的員工。

但現在年輕人吸取資訊的管道多,會乖乖讓公司佈局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少。我的第一家「小手」日企時,一位剛畢業的日本新鮮人,非常知道自己的理想目標,一知道公司把他分派去不想要的職位時,入社不到一個月,研修完馬上辭職(笑

礙於簽證和語言程度,我當時沒有這麼的有勇氣,忍耐了兩年終於長硬翅膀逃離~~這時代真的不需要再聽信石頭上三年的日本都市傳說,翅膀長硬就可以逃跑!

再說個小故事,當時「小手」企業的大叔人資在我提離職時,還很有興趣的問我是怎麼找到工作的。他好像畢業後,就一直在這間「小手」,沒轉過職,轉職好像從來不在他人生的選項內或是感到恐懼。我跟他說我當時就拼命投履歷,有面試時,當天早上先盡量把當天工作都完成,或是交辦好,請下午半天假去面試,我離職後的半年,聽前同事說最後這位大叔人資好像真的轉走了~~助長人家出走,對前東家的「小手」企業有點抱歉...…

再說一次沒有要鼓勵轉職,如果你在現職能發揮所長,公司文化與發展跟你自身的目標理想一致,那真的不需要轉職。轉職真的是勞心勞力,不只是轉職的過程,到了新公司要重新適應的也很多,但如果想要讓達成的目標,在現在的公司沒辦法達成,或許轉職能讓你多一種可能性來實現自己的目標理想。

如果你的目標是具有組織性的日企,你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你的目標是具有組織性的日企,你需要注意的是
CREDIT:転職大全

這張圖顯示了三個人ABC桑們在職涯中的工作轉換頻率。A桑是年輕時經常轉換工作,但最近終於找到了一份適合他的穩定工作。B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最近才開始頻繁轉換工作。C桑則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轉換工作,維持著不斷的職業變化。

你覺得誰最不受日本企業主歡迎呢?

答案是C桑。其實看完這部分,我也有點驚訝,以兩三年的週期換工作的C桑竟然是企業評價最低的人。日本企業主會最不想採用這種人,因為他可能馬上又要走了。日本人是非常喜歡安定的民族,他們更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長期留在公司,並為他們工作的員工。

A桑因為有長時間工作的經歷,年輕時換工作頻繁,只會被認為是還在摸索職涯的階段而已。B桑則是會被認為只是因為最近運氣不好,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企業而已。

如果你目前的職涯轉過太多次,且沒有長時間在同一家企業工作的經歷,可能要有心理準備,你可能會不太受日本企業歡迎……

對轉職條件要有明確的條件

看完前面後,就可以開始搜集轉職情報了,可以複習一下我去年底發的一篇文章「日本求職手段大公開」,透過求職網、企業面談(或企業說明會)、轉職人仲,甚至是親友來搜集相關職缺情報。還有透過之前寫的一篇「求人票上的小陷阱」小心判別並篩選適當的企業。仔細思考自己究竟什麼樣的公司文化適合自己、期望的工作內容、想要在下一家公司達到什麼目標、想要有怎麼樣的工作環境,都可以詳細條列出來。

不要被人仲牽著鼻子走

不要被人仲牽著鼻子走
CREDIT:転職大全

書中說每年會有一千家以上的人才介紹公司申請開業,但同時也會有同樣數量的人才介紹公司休業,這些休業沒有累積一定口碑的公司很多是做讓求職者職涯走下坡的支援(キャリアダウンする転職支援),像是將100萬的鑽石以80萬賣出去,這樣會是最容易的轉職支援。讓你妥協一些條件,抑或是用一些話術甚至是欺騙,把你騙到ㄧ家不怎樣的公司,但他可以照樣收仲介費,賣完落跑的概念……這樣最後知道是家爛缺的轉職者,必定會去公司底下評論,導致這家公司經營不下去……

好的人仲則會是長期經營的,把求職者的利益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不是硬要你轉到一家不適合你的公司,但適合你的職缺不會一直都在,被說沒有適合你的職缺時,不需太灰心,當他們發現有適合你的職缺時,就會主動跟你聯絡,只需慢慢等待合適的職缺出現就行。不過當然也不能完全靠人仲,每家人仲手邊有的職缺都不相同,平時還是需要時常確認求職網上的職缺更新,或是留意企業的史考特(Scout)。

履歷和面試

企業如何判斷求職者

企業如何判斷求職者
CREDIT:転職大全

撰寫履歷(日文稱作職務經歷書)和面試前必須知道企業到底是想何評斷求職者的,並作出對策應對。一般企業通常會透過圖中**「能力」「個人特質(日文:パーソナリティ)」**這兩大項來審視求職者。

  • 其中「能力」分為下列幾個項目:

「適性」:指的是能否能看到求職者的未來性,他可以為公司帶來什麼,或實現什麼。

「智力」:頭腦聰明與否、IQ。

「空間視覺化」:將模糊的訊息可視化、歸納整理出清楚脈絡。

「感知速度和準確性」:工作效率與正確性等。

「心理運動功能」:情感、注意力、情緒、性格等。

「硬體實力」:當前求職者所達到的狀態,從「學歷」或履歷撰寫的工作「技能」來判斷。

  • 其中「人格特質」分為下列幾個項目:

「適應能力」:渴望、特性(具備某種特質或能力)。

「價值觀」:是否有相似的價值觀。

「興趣」:是否對此職務有興趣。

「態度」:是否與公司文化、上司和同事相符。

一般來說在履歷(日文:職務經歷書或是英文:CV)上,最好要展現上述幾個「能力」項目,否則很難拿到面試機會,較難量化出來的「人格特質」的部分,則可在面試中展現。 到了面試階段,「能力」的部分雖然也會透過幾個技術問題或情境題來判斷求職者的能力和臨場反應,到後半大多是判斷求職者的「人格特質」,是否想跟這個人一起工作。能力符合需求,但是常在面試後被刷掉的人,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人格特質的部分表現不佳,可以改變一下自己的說話方式,但也有可能是你能力太突出,小廟容不下大佛,或是真的這間企業本來就跟你的目標或價值觀不同,這在面試聊天的過程中會被做評斷。

用人生曲線來重新認識自己

人生曲線
CREDIT:転職大全

在整理履歷和準備面試時,通常你需要回顧過往,審視你的價值觀和目標,重新認識自己。在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盲目的開啟你的轉職活動,很容易陷入同樣的惡性循環。但到底要如何重新認識自己呢?

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個難題,包含我在內……我曾經做過很多性格測試、給人算命、自己研究各家算命手法 😅(第一次嘗試給人家算命就被嚇,說我會出事……算完心情很差,從此不想給人算,只好自己來😂),試過很多方法……想要找到人給個指引,甚至是做個決定。

發現自己開始研究算命後,反而不想算了(雖然有時還是會手癢一下,還是想抽個牌),因為了解到算命是用一些象徵因子來看出對應的事物,所以當算命師的閱歷不夠豐富,或是跟不上時代,就無法將那象徵的事物明確地說出來。舉例來說可能某個元素在古代是象徵著某種職業,但到了現代,那種職業已經有所轉換,不再是純粹的對應當時的職業。當他說出你會發生什麼事件時,那事件很可能會因你的恐懼而放大事件對你自身的影響,相反的如果你提升自身能量,那事件在你身上的反應可能就不會太大。那種會加深你恐懼心理的算命師或是奇怪教派,能離的越遠越好,因為大多是想要因為你懼怕某事而回來再找他(好像離題很多……)

想要客觀的分析自己或許可從畫出自己的「人生曲線」來下手,這種方法對新卒(剛畢業的新鮮人)可能不適用,因為人生波動應該不大,在社會上的歷練可能還不夠深。(我自己是從18歲開始畫,可能也是年紀大了,記不得以前的事情😅)

將過去生命中曾發生對你有正面影響跟負面影響的事件一一記下,並描繪出來。重新回憶並思考每段轉折為你帶來的影響,你曾經克服哪些事情,曾經做過哪些決斷,這些決斷是不經思考的,還是經過層層考慮後下的判斷,哪個部分的轉折對你的價值觀有重大的影響,經過這一系列的思考或許可以讓你更了解自己。

下集再來公開我的人生曲線好了~

履歷如何撰寫

其實我也不是寫履歷的高手,但不管是日文的職務經歷書還是英文的CV,其實沒有固定的格式。網路上很多樣本,可根據自己需求做調整,參考其撰寫項目並做增減。

下面列出幾項書中所介紹、網路收集以及從人仲那裡聽來的小提點,可供大家當作寫履歷的參考:

  1. 不需要為不同企業做不同版本的履歷

    以前常聽人家說要針對不同職位或企業製作出不同的履歷版本,以提高書類審核通過率,但如果你已經對自己目標非常明確的時候,其實不用為特定企業製作特別版履歷。只有在經驗尚淺,或是想嘗試多種職業的求職者,才需要製作特別版本的履歷。

  2. 最想被看見的經歷請放在最前面

    這點應該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但有時轉職的次數變多,或是曾有不同產業的切換或是經歷的不連貫,每項經歷看似毫無相關,這時可以在履歷最前面的描述自己的職務概要,把經歷做連貫,或擷取每段經驗中適合你應徵目標職種的部分做改寫並統整,讓人資很快明白你是怎樣的人,也可以按照下面的起承轉合寫法,做職務概要彙整。

    起: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承:曾經做過哪些工作,有什麼樣的經驗能力

    轉:目前工作讓你最有成就感的事或是成功經驗,若要分享失敗經驗,盡量附上自己從這經驗中學到什麼,而後遇到相同問題又是怎麼克服的說明。

    合:今後想為企業貢獻什麼事情,想做什麼樣的挑戰,這就連結到志望動機的部分。

  3. 不要記述與職缺無相關的資格或經歷

    日本很多各式各樣的資格考試,像神社檢定、紅酒檢定等,除非你是應徵相關產業,不然盡量不要放上去。

  4. 量化你的職務經歷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加入數字去表現你的職務經歷或是加入比較標準,像是一般業界的標準是這樣,但你可以做到標準以上的水準之類的。

投遞履歷

書中說可以精選六個企業同時應徵,一般來說書類選考通過率會在10%左右,在精挑細選符合自己的職缺後,書類選考通過率應該又能在提升一點,同時應徵的目的在方便調整面試時間,雖然每間公司的書類選考速度不一,但通常是不會差一個月以上。此外一次應徵太多家,太多面試邀約時,平常上班族應該很難有時間一口氣排完所有面試,所以有限度的篩選公司是很重要的。

若有特別想投的本命職缺,也可以壓後,確保進入最後階段,不會因為其他家要你馬上決定要不要加入他們公司,而只好放棄本命公司,自己需要好好調整面試日程。

以自身經驗來說,還沒接觸這本書前自己也是這麼做,轉職活動初期其實自己的心境還未調適完成。這時候面的公司都會讓我語氣帶些猶豫且不自信,這些在面試答問中其實非常明顯。所以每次把ㄧ批消化完後,都會重新整理心情,並檢討上次面試到底有哪些地方行不通,講不好的地方在面試後都會筆記起來做修正。當然若當時沒有剛好有六家可以應徵的話,可以就手邊有符合的職缺應徵就好,不需等待或是強迫自己應徵不想要的職缺。 

(未完)

參考資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據看日本 | 想知道日本人的平均薪水是多少嗎?到日本工作真的薪水比較多嗎?

日本文化 | 日本新年參拜 | 七福神めぐり | 七福神巡禮(含路線介紹)

日本神秘學系列 | 天星術-日本討論度最高的性格分析 | 12種人格特質,快來看看你是哪一種?